赵友诚的这个建议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既解决了天天有人来走后门的麻烦,学校又有了收入,说白了就是后世说的“议价生”。

    这虽然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秦晓鸾不认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她太清楚名校名师的号召力,只要能出成绩,不管你收再高的学费,照样有人趋之若鹜。

    在读书已经不是唯一出人头地出路的后世尚且如此,何况现在这个社会?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真的收取非常高昂的学费,类似于后世的贵族学校的话,议价生和子弟生学费差距过大,依旧会有人动各种念头。

    可这些话,她也没办法和赵友诚明说。思考一阵之后才问道:“赵校长,你觉得咱们最多能招到多少合乎标准的老师?”

    赵友诚答道:“班主,我知道您的意思。您是说扩大学校招生吧?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不过目前不是老师的问题。”

    现在能来学校当老师,在文人圈子里已经成为了一种荣耀。有很多名士都找过赵友诚,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了来当老师的想法。

    “那是什么问题?”秦晓鸾不解地问道。

    “场地啊。”赵友诚笑了起来:“上次拨给我们一艘船作为教学用,现在已经招到的学生都快容纳不了了。”

    秦晓鸾低头沉思了一阵。

    按照她的设想,学校各方面的配套都要到位。所需的场地就不是一星半点。如果在寸土寸金的荆州城内租地方的话,那么开支也实在是太大了。

    她突然想到一点:能不能在沙洋堡那边建学校呢?

    也就是规划建立起规范的全封闭式寄宿学校。

    在后世,这种寄宿学校是非常流行的,有着培养孩子独立性,以及良好的生活、行为、卫生等习惯等等诸多优势。

    最大的难处在于目前这个年代还没有这种学校,人们的思想观念能不能接受。

    还有一点就是,学校的老师愿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沙洋堡去。

    把这个想法和赵友诚一说,赵友诚差点乐得跳起来了,顺着秦晓鸾的这个思路讲了起来。

    首先,咱们这个“学校”本来就是个新东西。现在事实证明,非常之受欢迎。增加一个“寄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些想尽办法想送孩子来的家长,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原因不来。至于那些吃不了苦的少爷们,本来就不会认真读书,不来更好。所以,对于人们思想观念这一点,不用过于担心。

    接着就是学校老师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