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争论,张璟也是午后在军器局听到的。
不过,虽然张璟对于东林党人早有猜测,知道他们绝不会轻易让熊廷弼起复的,但还真没想过他们会胡搅蛮缠成这样。
虽说历史上,熊廷弼起复是东林党同意的,但那也是东林党的权宜之计,毕竟党内无人可派了,就是起复熊廷弼,东林党内部可也是走了一番波折的,也不是立即就同意的。
终究,辽东经略这个位置,但凡有点想法的人,谁不眼馋?
后来,正经东林党人出身的王化贞的出现,不就验证了这事?
东林党人毫不犹豫把他们刚刚提拔来的熊廷弼架空,转而提拔王化贞了,这才之后的广宁大败。
总的来说,熊廷弼入京后第一次朝会还不错,起码东林党人没能一言堂把这事压制,当然,这里面熊廷弼最应该感谢的,自然是方从哲了。
张璟想都不用想,能这么无形之中,摆了东林党人一道,还差点让熊廷弼起复成功的人,不是方从哲,还能是谁?
毕竟,方从哲早和张璟打过招呼,甚至还将姚宗文等人介绍给过他,而他话里也透露了些他要和熊廷弼合作的意思,所以这么一想,这件事的背后指使,也只能是他。
只是,方从哲当时说过要张璟去保姚宗文等人不丢官,张璟从现在朝局来看,似乎现在根本也扯不到他们的罪名,也不知方从哲是怎么想的,大概是希望张璟帮忙,能为姚宗文等人,多上一层保险吧!
张璟心里如此想着,真是要感谢大明的言官制度,否则,以他现在的能量,还真不知道他该怎么去救姚宗文他们。
毕竟,姚宗文他们,身为东林党人的政治死敌,一旦朝会上姚宗文他们的罪名被确定了,张璟毫不怀疑这些东林党人会使出不择一切的手段,把这些非东林党人,一个一个的打倒。
而这就是明末的党争,以官员籍贯划分派别,同乡之间相互抱团,对于非本派者必加以打压、排挤,发展到后来变成“为了争而争”,事事都要攻讦一番,而这样相争的结果,自然相当惨烈——失败者几乎都被处以极刑,死于非命。
想到这里,张璟对于言官制度高兴的同时,也是恨死了这制度。
毕竟,若是没有这制度,真实历史上,大明出现党争的可能性,就会少得多了。
言官,在大明可有其他的好称呼,又称“谏官”“谏臣”,以向皇帝“风闻言事”、“直言规劝”为主要工作内容,职业就是反映问题,说对了有赏,说错了也没关系,不必承担任何“妄议”的责任。
当然,言官并不是朱元璋首创的,这东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
只不过,官职叫法不同,春秋时期,齐国有“大谏”,赵国有“司过”,其实都属于言官性质。
而战国时期自沉于汨罗江的屈原,他屡次向楚怀王提出反对意见,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自己,与世风格格不入,而是因为他所担任的楚国“左徒”一职,也属于言官,向君主提出意见,实乃他的职责所在。
之后,历朝历代,皆设有言官。
不过,虽然张璟对于东林党人早有猜测,知道他们绝不会轻易让熊廷弼起复的,但还真没想过他们会胡搅蛮缠成这样。
虽说历史上,熊廷弼起复是东林党同意的,但那也是东林党的权宜之计,毕竟党内无人可派了,就是起复熊廷弼,东林党内部可也是走了一番波折的,也不是立即就同意的。
终究,辽东经略这个位置,但凡有点想法的人,谁不眼馋?
后来,正经东林党人出身的王化贞的出现,不就验证了这事?
东林党人毫不犹豫把他们刚刚提拔来的熊廷弼架空,转而提拔王化贞了,这才之后的广宁大败。
总的来说,熊廷弼入京后第一次朝会还不错,起码东林党人没能一言堂把这事压制,当然,这里面熊廷弼最应该感谢的,自然是方从哲了。
张璟想都不用想,能这么无形之中,摆了东林党人一道,还差点让熊廷弼起复成功的人,不是方从哲,还能是谁?
毕竟,方从哲早和张璟打过招呼,甚至还将姚宗文等人介绍给过他,而他话里也透露了些他要和熊廷弼合作的意思,所以这么一想,这件事的背后指使,也只能是他。
只是,方从哲当时说过要张璟去保姚宗文等人不丢官,张璟从现在朝局来看,似乎现在根本也扯不到他们的罪名,也不知方从哲是怎么想的,大概是希望张璟帮忙,能为姚宗文等人,多上一层保险吧!
张璟心里如此想着,真是要感谢大明的言官制度,否则,以他现在的能量,还真不知道他该怎么去救姚宗文他们。
毕竟,姚宗文他们,身为东林党人的政治死敌,一旦朝会上姚宗文他们的罪名被确定了,张璟毫不怀疑这些东林党人会使出不择一切的手段,把这些非东林党人,一个一个的打倒。
而这就是明末的党争,以官员籍贯划分派别,同乡之间相互抱团,对于非本派者必加以打压、排挤,发展到后来变成“为了争而争”,事事都要攻讦一番,而这样相争的结果,自然相当惨烈——失败者几乎都被处以极刑,死于非命。
想到这里,张璟对于言官制度高兴的同时,也是恨死了这制度。
毕竟,若是没有这制度,真实历史上,大明出现党争的可能性,就会少得多了。
言官,在大明可有其他的好称呼,又称“谏官”“谏臣”,以向皇帝“风闻言事”、“直言规劝”为主要工作内容,职业就是反映问题,说对了有赏,说错了也没关系,不必承担任何“妄议”的责任。
当然,言官并不是朱元璋首创的,这东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
只不过,官职叫法不同,春秋时期,齐国有“大谏”,赵国有“司过”,其实都属于言官性质。
而战国时期自沉于汨罗江的屈原,他屡次向楚怀王提出反对意见,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自己,与世风格格不入,而是因为他所担任的楚国“左徒”一职,也属于言官,向君主提出意见,实乃他的职责所在。
之后,历朝历代,皆设有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