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晴雯的如梦令最新章节!

    人,往往就是这样,当处于劣势的时候,就好比马上就要被淹死在一个大浪的漩涡里,会拼命地挣扎,逮什么稻草就抓什么稻草,哪里还有什么多余的,哪里还能顾得上有什么想法啊。

    可是,临到已经感觉脚丫子能够着地的时候,就踏实了,这时候,心里不经意地就冒出来各种念头,也包括会开始嫌弃:这海水咋这么咸被不小心呛了一口,这漩涡咋差点儿要了人命,下回子得做个实诚的木方舟,是谁把俺推到了海里,亦或是就该这是自己谁让自己是自愿下海的呢……

    人在有条件的时候才就会产生对现实条件的不满意,由于不满意,人会被逼着产生出很多、很多的想法,由于不甘心,人学会了改正自己、改良方法,甚至于改弦易辙。

    这可以用来形容此刻的花姑娘。

    本来嘛,一个颜值怎么都比不上人家白面小书生、文雅举止不如有礼貌、肚子里有文化的小书生、身份上更比不上人家进京赶考小书生的小女子,压根儿,花姑娘打一开始比试时要想赢得人们的票选上那是明显地没有什么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搁在一般的人身上,还不早就乖乖地,属黄花鱼溜边儿啦,再不济,也会非常地低调,生怕过街的时候,那些力顶小书生、下注给小书生的人会对她人人喊打,花姑娘在逆境的时候还真就是一般人儿,她也很识时务地走着上层路线,比如拍拍裁判和珅和大人的马屁啊,看着大家的眼色低眉顺眼地捧出比赛成果啊,也许,这就是做人之道,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勉强地苟延残喘。

    同时啊,因为是宝玉扮的花姑娘,宝玉本人是个剔透的人,明白的人,见过的家庭纷争老妈子丫鬟掐架也是比谁见识到的都多,因而啊,这花姑娘还真就走了“懂事儿”这个路线,宝玉特别地注意自己,在烘焙的每一个阶段都按部就班,基本上没有超越日常规矩、基本上运用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烘焙行规里必须做到的一些规制,一丁点儿都没有出格的地方,也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别人的挑剔,能够防止那些见人下菜碟的、或者是为小书生开道的、或者没啥原因也心怀叵测的那么一干人等会逮到机会来挑毛病、给自己好看。

    有了这么紧密的心思,宝玉步步惊心,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为了让自己这个花姑娘能够过关。

    宝玉没有白忙活,这不,在十二只新出炉的胖小猪面包的保驾护航之下,人们被香气所迷,被青帮老大的赞同票给震惊到,开始,有一些人有了态度上的变化,似乎,这花姑娘的烘焙才是真正地道的艺术。

    人啊,在低处的时候,往往能够步步为营,做到严于律己,并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干活,让别人在旁边看着也没啥毛病,并且不会引起别人的不适感。

    但是,当人的状况渐渐走高的时候,这人,就会发生变化,即便是宝玉这种通透的人、理解他人的人、不那么容易骄躁的人也一样不能幸免,这,是不是一种人性呢?!

    花姑娘以自己根红苗正的新出炉十二只胖小猪面包为主打,首先,得是自己的产品过硬,在这一点上,宝玉有老祖母烘焙秘方做保障,想来也是绝对致胜竞争力的一个法门啦。

    接下来,花姑娘使出了一个创意性思路,这还真是翻盘的一个重要因素,宝玉那敏感的、直接的嗅觉一下子就发现了在这个局里(如果这还能当是个局的话,其实,充其量,也不过是和大人在和府上的家宴,不过,虽然请的不完是京城最有名望的人,但至少是七里八乡附近办实事、有一定影响力的乡里乡亲们的聚会)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青帮老大。

    宝玉不敢说一上来就能搞定这个青帮老大,为自己加分,但是,宝玉还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长袖之善舞,明眸之善睐,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还真真地,在花姑娘的诚意之请下青帮老大不仅吞下了胖小猪面包,转而“倒戈”而成为了花姑娘的粉丝,力挺花姑娘的面包。

    如果事情到这一步,花姑娘可谓是出现了转机。与此同时,小书生那处女座天生追求完美完满的性格导致了事情永远不能收尾,而由此,小书生此举更带来了负面的粉丝流失、人们对他能力的信心下降,以及对未来他之成效的质疑。花姑娘在得到了和珅的认可、青帮老大的力顶,以及叫嚣人群众墙头草分子对自己目前势力的预测和依靠,似乎,花姑娘已然占据了这场比试中胜券在握的地位。

    事情到这里,应该就很明朗了。花姑娘赢得这场比试也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根本不用人们操心了。

    人们也开始分拨啦,那些一直坚持着力挺小书生的,有些还在骂娘着坚持力挺,有些个已经开始欲转投票给花姑娘啦,有些则处于观望的态度,但明显对小书生的致胜不抱任何希望。这些人因为分拨的原因,似乎,秉承着道不同者不相与谋的原则,大家都互相看着对方很不顺眼,故而,也就先期说上了一言我一语,之后,就再无交流。

    如果事情至此,也就好了,大家都可以静等这个已经可以预知的结局。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花姑娘没能绷住,一下子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人,就跟猴子一样,总是往高处爬,就像是如果不往上爬、被别人给超过的话,就很没面子,很瞧不起自己个儿,很对不起爹妈的养育似的,这样的主旨简直成了人身上隐藏着个一根随时拧了劲儿、不断上进的法条,可谓是“不上进毋宁死”啊,而且,大脑因为这样的惯性,已经不会考虑为什么会要这样不停不停地往上爬。